二月兰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正经地八卦清宫饮食皇上吃什么 [复制链接]

1#
《皇上吃什么》封面

各种不靠谱和更不靠谱的清宫影视剧告诉我们,皇上想吃什么就吃什么,啥时候想吃就有得吃,山珍海味、满汉全席,应有尽有。哪个妃子想争宠了,端个食盒去养心殿,说不定皇上就很快翻牌子,妃子就上位了。事实是这样的吗?《皇上吃什么》这本书告诉我们正确答案。

《皇上吃什么》,由李舒主编,三十余人团队,历时九个月,故宫专家苑洪琪倾心助力,搭配故宫授权的第一手档案资料和高清图片,起底清宫饮食生活,正经地八卦帝王神秘的“人间烟火”气象。

好了,介绍完这本书的基本情况,下面我就从皇上吃什么,皇上的饭谁来做,皇上都和谁一起吃饭三个方面揭开紫禁城饮食的神秘面纱。

1.皇上吃什么

皇宫里的时光总是漫长,规矩一大堆,饮食上也讲究,春夏秋冬,不时不食。一年四季,对应不同的节气、年俗来吃饭。元月“吃福肉”,立春吃春饼,元宵的“浮圆子”,谷雨的榆钱饼,小满的饺子,端午的粽子,立秋的秋叶面,七夕的巧果,中秋的月饼,重阳的花糕,冬至的馄饨,腊八的腊八粥。这些映衬节气时令的吃食,跟咱们现在也没什么太多差异。不同的季节决定了食材的变化,不同的食材又决定了餐桌上菜式的变换,一桌桌日新月异的吃食给无聊的宫廷生活划分了明显的时间线。

所有应季的食物吃一轮,所有的节日过一遍,一年又过去了。

常说“一日三餐”,但清朝皇帝的“餐制”却是一日两餐,即每天只能吃两顿正餐,分别是6:30的“早膳”和12:30的“晚膳”。正餐非常丰富,一般由十部分构成,包括:锅子、热菜、熟食、蒸食、酱菜、主食、粥汤、甜点、特殊菜品和吉祥菜。“锅子”,就是火锅,类似现在的小火锅,炖菜;“蒸食”,即馒头一类的食物,也是咱们今天的主食之一;“特殊菜品”指的是应时当令的节庆菜,比如正月十五的元宵、八月十五的月饼、腊八粥等;“吉祥菜”是晚清才开始有的,由四品大碗菜组成,各用燕窝摆出一个字,四字组成一句吉祥话儿。这十部分看着排场很大,菜品很多,然而食材多是鸡鸭猪羊等常见的,口味也比较平和,少辛辣刺激味道。这种烹饪习惯,今日我国的国宴也有所继承。

当然,皇帝不是真就一天只吃两顿,除了规规矩矩的“早膳”和“晚膳”,期间还夹杂着吃些点心、下午茶,夜宵之类的。这些就不归属于“餐制”中,算是饿了就吃系列。到了宣统时期,末代皇帝喜好西餐,还时不时点个六国饭店的外卖进宫。

一日两餐有规制,但具体到每位皇帝皇后吃什么,还是各有心头好的。康熙帝爱喝热绰科拉,即热朱古力,雍正爱喝酒也爱吃荔枝,乾隆发谕贴让大臣考察豆汁及匠人,抠门的道光帝极爱吃鸡蛋,甄嬛爱啃猪蹄,慈禧“老佛爷”好甜食。整个紫禁城都喜欢吃的“神菜”非火锅莫属了。

若说最有口福的,要属清朝的乾隆,他应该是活得最肆意的一位帝王了。他半生苏造菜,六次南巡,江南美食是吸引力之一啊。苏菜因为他的青睐成为清宫御膳的主角之一。张东官这位御厨也因为擅长烹饪苏菜,作为乾隆的特聘厨师,独占御膳房首席二十余年。

以上我们重点谈了皇上都吃什么,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皇上的饭菜都是谁来制作的。

2.皇上的饭谁来烧

紫禁城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,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,可是没有一块田地,那皇室吃的食物从哪来呢?答案就是贡品和皇庄。

贡品,我们都知道了,就是各地方官和属国向皇室进献的各类物品,其中就有应季的食材。劳民伤财,以举国之力实现了“从原产地直接到餐桌。”张爱玲的人生三大恨事之一“鲥鱼多刺”,这鲥鱼就是朝廷每年“夏享”--太庙祭祀时,必备的鲥贡。从明朝起,每年渔汛的农历四至五月,长江沿岸的南京、镇江等地官员就要筹备捕捞、运输这些鱼,再经过长途跋涉把鲥鱼在七月送到皇陵,先用于祭祀,再送到皇宫入膳。鲥贡极其耗费时间和人力,且入宫时已经不新鲜。耗资万千为一尾鱼,惹得民怨沸腾,一直到康熙,才下令禁止,到了乾隆时期才彻底废除。

所谓皇庄,就是清代皇室所拥有的官田,由内务府统一管理。这些官田集中在北京、密云、张家口、保定、沈阳一带,按照四季规律定期向宫廷缴纳粮食、蔬菜、果品、豆、家禽、牲畜等。此外,东三省还负责上缴鹿、狍子、獐子、野猪等野味。

有了全国最丰富的的食材,皇帝的膳食又是谁来负责制作呢?当然是御膳房。其实,御膳房只负责皇帝、皇后的饮食,后来才增加了慈禧太后的饮食,其他妃嫔的饮食都由各宫设置的小厨房烹饪。

内务府才是皇宫饮食的机构大佬,内务府下设“掌关防管理内管领事务处”和“御茶膳房”,分别负责整个宫廷里吃食的原材料供应和制作配置御膳。

清宫的御厨数量,一直到乾隆时期才正式确定。膳房最高领导人的官名是“尚膳正”,二把手是“尚膳副”,接下来还有“尚膳”,这些都是由不会做饭的侍卫担任。再下来才是真正烧菜做饭干活的,有“庖长”、“副庖长”、“庖人”、“领班顶戴拜唐阿”、“拜唐阿”、“承应长”、“承应人”、“催长”、“领催”,还有厨役等等,加起来足足有人。

清宫御厨的江湖大概可分为三个帮派,一是“从龙入关”的满洲帮,擅长烹饪荤菜、野味;二是沿袭明朝的擅鲁菜的“胶州帮”;三是因乾隆的青睐而走红的苏菜帮。还有一些市井摊贩中的高手,如果烹饪手艺被哪位贵人看上了,也有机会去御膳房当个公务员。

御厨大多数每个人都会一道菜,“一招走天下”,到了年纪还可以退休。他们的手艺可世袭,但传男不传女。清宫第一主厨就是前面提过的张东官。乾隆对他的看重,已经超越了身份悬殊,更像是食客与主厨之间的知遇之恩。

这部分我们主要了解了皇宫的饭菜从何而来,由谁制作的。接下来咱们来看看,这烧好的饭菜都是皇上和哪些人一起吃的。

3.皇上都和谁一起吃饭

不说不知道,一说吓一跳。皇帝平时都是自己一个人在寝宫吃饭的,也不像影视剧中演的那样,可以随心所欲地召唤喜爱的妃子来陪同。岁末年初的时候,皇上与家人吃的“家宴”,也是分开的,皇帝上午跟妃嫔们一起吃早膳,在于彰显皇上与后妃们感情融洽;晚上再和皇子们一起吃,则是显示享受天伦之乐、子嗣绵延。皇帝几乎从没吃过“一家人齐齐整整”的团圆饭,想来他自称“寡人”,一定程度上也是事实了。

皇帝最重要的另一顿饭就是过年时跟王公贵戚、外国使节一起吃的“国宴”。这样高规格的宴席是不是上满汉全席呢?答案是否。满席六个等级,汉席五个等级,然而最高等级的宴席都是为死去的帝后祭祀时才准备的,国宴只能用四等及以下的满席。而且在国宴上,只有皇帝那一桌是内务府准备的,其他桌都是王公们AA制带来的,所谓自带饭菜、自备碗筷的饭局。

国宴的席面也是按照典制来准备的,主食多为面食,鲜果以梨为主,还有一碟盐巴,再加几盘肉。看起来就像是面粉和梨子的大会,乏善可陈。不管是国宴还是家宴,都是形式大于内容,规矩多多,除了皇上,其他人都很拘谨,也就填饱个肚子,没什么真正的乐趣可言。

当然了,这样的饭局不是图酒足饭饱的,而在于列席的荣宠。如果在饭局后还能得到皇帝的赏菜、赐餐具等,那更是无上的恩宠了。

宫里的饭菜可以不好吃,但是碗碟一定要好看。一盘一碗、一杯一碟,都是精美绝伦,凸显了当时的最高制作工艺。康熙帝有一套十二月花神酒杯,一月水仙、二月玉兰、三月桃花、四月牡丹、五月石榴、六月荷花、七月兰花、八月桂花、九月菊花、十月芙蓉、十一月月季、十二月梅花。雍正帝喜欢克制内敛的风格,讲究秀气雅致,他喜欢纯色的瓷器。乾隆帝喜欢带着御用定制款的三清茶诗碗举办茶宴。如果茶宴结束后能带只赏赐的茶碗回家,那更是天恩荣宠了。

吃食上有恩宠奖赏,也就有惩罚。清代唯一没有谥号的皇后——那拉氏,具体因为什么原因被废,无从可查,可以确定的是失宠时间。在乾隆第四次南巡途中,恰逢皇后生日,生日宴结束后,皇后和妃嫔都得到了赏赐的食物。然而变故发生在闰二月十八,早膳的时候,那拉氏还得到了赐菜,晚膳后就没有了,其他嫔妃却都照旧有赐菜。从这平常又不平常的食物赏赐中,可以看出那拉氏的失宠时间是这一天。

以上我们详细讲述了皇帝吃什么,吃食怎么来,皇上一般都和谁一起享用御膳。

讲到这里,今天的内容就聊得差不多了。

都说“民以食为天”,帝王也是人,吃喝一样重要,甚至用食物来象征更多层面的东西。帝王用食物来彰显了权利、用食物承载对后宫、朝臣的奖罚、也用美食犒劳自己的胃肠、寄托心中的念想。

人间烟火气,最抚人心。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