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月兰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100年前他从19岁行脚,35年踏遍名山 [复制链接]

1#

如果说金钱就是信仰,那么现在那么多的旅行博主还可以理解,但是在年前,有一位旅行家,他为了自己的信仰,靠着双脚,徒步35年,踏遍名山大川,就令人赞叹了。

他就是民国时著名的居士高鹤年。

高鹤年,江苏省兴化县刘庄人(今大丰市刘庄镇人),生于清同治十一年(年),卒于年,享年91岁。自幼体弱多病,10余岁时游云台山,遇到一位高僧赠给他几本佛经,“披读之,如贫获宝,似渴得泉,知三界无安,犹如火宅,人命危脆,不能偷安,始有忏悔访道朝礼名山之志”。

光绪十六年(年),年仅19岁的他踏上了漫漫的行脚之路,历时35年,将沿途之见闻汇集成《名山游访记》。

对高鹤年居士他来说,行脚就是修行,行脚活动前后达五十八年之久,足域之广,在近代罕见。他行脚的初衷就是训师择友、参禅悟道。那时候没有飞机汽车,少有旅店客栈,他就用双脚朝山访道,给我们留下大量珍贵资料。

35年的行程,历经浙、闽、皖、直、鲁、豫、鄂、湘、粤、晋、陕、甘、川,足迹遍及全国。除了五岳,浙之天目、天台、雁荡、括苍;皖之黄山、白岳、天柱、九华;蜀之峨嵋、青城;陕之终南、大白;晋之五台;鲁之崂山;赣之匡庐;鄂之武当;闽之武夷;粤之罗浮;南海之普陀;云南之鸡足,莫不有他的足迹。

“天下修道,终南为冠”,很多人都知道这句话,但是这句话我查了查,目前所见出自近现代著名佛家居士高鹤年的《名山游访记》。

《名山游访记》是年结集,尤其难得的是对于终南山的记录。终南山自古以来就有众多的修行者,但是随着政治经济中心的东移,虽然终南山还有很多的修行者,但是记录却不是很多了。

高鹤年在这本书里记录了长达五十八年的行脚见闻和参访体会。其中三次写道到终南山游历的事情,分别是光绪二十六年(年)、光绪二十九年(年)、民国六年(年)。

高鹤年别号终南侍者,可见他对终南山感情之深。

他光绪二十七年(年)首次拜访虚云老和尚(时年62岁)于终南山茅棚,引为方外至交,同年于来果法师也在九华山、终南山两结茅棚。后来又与终南山众法师结净土莲社,祈祷国泰民安。

高鹤年居士用自己亲历的记录清末民初终南山的情况,相比较于前几年的比尔波特的《空谷幽兰》这一百多年前的有关终南山的修行资料,这些资料就更加可贵了。

高鹤年居士在终南山行脚的时候,发生过很多的事情。

比如光绪二十七年(年),六十二岁的虚云老和尚在终南山住茅蓬,高鹤年山中相访,二人一见相契,颇有宿缘,之后多次相聚。

民国三年(年)五月,他在五台山参访,七月离五台赴陕西,八月入长安,九月初再入终南山住拴龙茅蓬,这一次在山中一住三年之久。他记录大雪封山后,在冰天雪地中修行的禅趣。

当时终南山的修行人往来集聚,也多有记载。年开春,在山中修行的志纯老人邀众侣聚集大茅蓬,会谈山中灵骨颇多,无掩埋之处,高鹤年致函上海诸善士,汇寄二百元银洋,加之其他法师也凑集了一些,在山中起房造塔,置灵柩,供灵位,命名曰十方普同塔院。

民国五年(年),他在山中雇工修筑了三间佛堂、一个院子,命名曰「报恩庵」。请了一位江西老尼当家,供女众修行之用。又重修了观音、湘子、拴龙、虎窝等茅蓬,供人修行。

民国六年(年),在山中修行的智兴老人,以五十千文的代价,把一大片山场地转让给高鹤年,由他在山中结茅开单接众。他在这片山场地上修筑了一处西林大觉茅蓬,预备印光法师回陕时居住。

一个在家居士,一杖一笠,行程万里,以清风为伴,松月为邻,饥餐草果,渴饮涧水,值得赞叹。

我翻阅这些文字,从中摘录出了有关终南山的部分篇章,分享给有心人。

(未完待续)

作者:云水终南

信步荒野,访路探幽,乡俗俚语,负暄问道。走向山林乡野,探索身边美景,感受民情风俗。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